“千面”梵净山

中国记录新闻网 魅力中國评论323字数 3818阅读12分43秒阅读模式

 

“千面”梵净山-图片1

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风光(2021年9月27日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来源:7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汪军

从贵阳乘坐高铁出发,一个半小时车程抵达铜仁市区,再乘坐一小时旅游班车,就能到达梵净山脚下,一睹那里神奇绝美的风光。

走过数亿年风雨,梵净山的“身世”注定了它的不平凡。方圆约567平方公里,繁衍着野生动植物7154种。作为西南地区千年佛教名山,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叠加形成的“佛光”,更为它增加了几分神秘。

蘑菇石、红云金顶、释迦殿、太子石,珙桐、红豆杉、钟萼木、水青树,黔金丝猴、白冠长尾雉、大鲵、云豹……被誉为“天下众名岳之宗”的梵净山,有着令人向往的“千面”。近日,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批复同意贵州省开展“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这意味着头戴诸多光环的梵净山必定会更加耀眼。

“千面”梵净山-图片2

游客在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景区旅游观光(2021年9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经历多次沧海桑田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江口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三县交界处,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

资料记载,组成梵净山的主体地层是梵净山群,它形成于距今8.7亿年至8.35亿年。喜马拉雅运动特别是第四纪初期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使梵净山体拔地而起。在长达8亿多年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梵净山经历了多次沧海桑田的变化,保留下众多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地质遗迹。

“千面”梵净山-图片3

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风光(2021年9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四海名山,九州巨镇,十方净土,众姓福田……”梵净山上的敕赐碑,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奉旨而建,位于新金顶西北800米处的老金顶滴水岩下,坐北朝南,这里海拔为2270米,前临陡峻险谷,后接峭壁悬崖。碑为古牌楼式,高2.9米,额镌“敕赐”二字,故被称为敕赐碑。此碑于1982年2月被列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敕赐碑对梵净山地形地貌、名胜风光、历史传说、佛教沿革等都有记述。碑文写道,梵净山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是名震南京、北京,倾动十三地方行省,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纷纷涌来朝拜的“极乐天宫”。

“千面”梵净山-图片4

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风光(2021年9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头顶骄阳,狂风大作,倾盆大雨,雪花飞舞,在山顶,四季可能轮番上演。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净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却不是谁都能有缘识得。只能期许遇见好天气,若不然,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到梵净山的人,都会被“蘑菇石”独特的造型吸引。“蘑菇石”,顾名思义,就是长得像蘑菇一样的石头,上下两层,上大下小,错落有致,一眼看去好似两块堆砌得并不整齐、将要垮塌的石头。因矗立在山崖边,更是让人感到险和绝,游人无不在此拍照打卡。

“千面”梵净山-图片5

4月19日拍摄的贵州梵净山蘑菇石夜景。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教授任晓冬说,喀斯特地形地貌是贵州较为独特的环境,显著的特点是石灰岩和溶洞。而梵净山却不一样,它是变质岩山脉地貌,比喀斯特地貌更为古老。

通过无人机镜头“瞰”梵净山,观者的眼睛充盈着时光、心里载满了惊叹。除了“蘑菇石”,“万卷经书”也令人称奇,层层叠叠的“石头经书”饱经岁月沧桑,像是等待游人翻阅风雨留下的过往岁月。

还有“红云金顶”,拔地而起,垂直笔挺,顶天立地的高峰峻岭,让人不得不叹服自然的神奇力量。“红云金顶”石峰高达94米,挺拔峻峭,像巨大的擎天石柱拔地而起;下临深壑,百里以外遥望,好比玉笋插天;顶部常有云雾缭绕,在阳光辉映之下,云彩灿烂绚丽,人们因此称之为“红云金顶”,谐“鸿运金顶”之音。“红云金顶”挺拔的石峰上,有一条巨大的裂隙将金顶从顶部向下劈为两半,上半部一分为二,由天桥连接两端。

“千面”梵净山-图片6

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风光(2021年9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我的家乡梵净山,红云金顶入云端,云梯万步天路远,风雨飘飘几千年;我的家乡梵净山,鸟语缠绵水潺潺,一山千溪武陵源,群山巍巍雾缠绵……”透过美妙的音乐,梵净山给人以无限遐想。

7100余种动植物的基因库

无论乘坐缆车,还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都是满目苍翠。“鸟鸣山更幽”,动物们“生产生活”发出的声响,衬托出山的幽静,令人感知何为“生命共同体”。据调查,梵净山现今繁衍着野生植物和动物7154种,其中植物4394种、动物2760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近危以上级别植物49种、动物3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7种、动物38种,是亚热带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栖息地。

“千面”梵净山-图片7

拼版照片:4月20日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小动物。左上图为红胸角雉雌鸟(新华社发 李鹤摄);左下图为橙翅噪鹛(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右上图为红胸角雉雄鸟(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右下角为松鼠(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2018年7月,在巴林首都麦纳麦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中国贵州铜仁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会认为,梵净山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珍贵的栖息地,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所,特有动植物分化发育的重要场所,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在地球上的唯一栖息地,水青冈林在亚洲重要的保护地,理应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新成员。

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贵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联合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区域内野生动物监测,使用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长期观测。黔金丝猴、藏酋猴、毛冠鹿、鬣羚、小麂、野猪、红腹锦鸡等野生动物,纷纷到红外相机前“报到”。大群黔金丝猴在猴王带领下“行军”,呆萌的猴宝宝在母亲怀抱里撒娇,“藏酋猴家庭”在溪水中沐浴嬉戏,豹猫在红外相机前左躲右闪。

“千面”梵净山-图片8

4月21日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印江县紫薇镇管理总站附近栖息的藏酋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资料记载,20世纪初,一位英国传教士沿着野路进入梵净山未知的原始森林中。原来,这位传教士曾经发现了一张毛皮,毛皮虽有残缺,但可以明显辨认其特征:肩部有一道明显的白斑,背部呈现灰黑色,腹部灰白,肢体的内侧为金黄色,一条长长的尾巴远远超出了身体的长度。根据采集动植物标本的经验,这位传教士判断这可能是动物学界尚未发现的一种灵长类哺乳动物。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动物学界的专家们尚未看到过黔金丝猴活体。

黔金丝猴拥有引人注目的“蓝色脸庞”,被动物学家称为“世界独生子”。1988年,中美相关机构联合进行了一次黔金丝猴种群数量调查和行为学研究,到1992年发布了一批数据,当时黔金丝猴的种群数量不超过750只。贵州林业部门2021年开展过调查,相关数据目前还未正式发布。

梵净山是“动物王国”,也是“植物宝库”。春夏相交时节,梵净山的鸽子花竞相盛开,远观之,好比成群的蝴蝶有组织地翩翩起舞;近观之,好比整齐列队的鸽子,微风拂过,摇头晃脑。鸽子花是当地人的称呼,实际上这是珍稀植物珙桐开出的花朵。珙桐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

“千面”梵净山-图片9

4月21日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武陵之源”崇尚共生

自北宋以降,梵净山与宗教文化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神奇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佛教兴盛的基底,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梵净山”也因此而得名。梵净山在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乃“佛教净界”。

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周围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翠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

“千面”梵净山-图片10

4月19日拍摄的贵州梵净山寺庙夜景。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无论是周边县城乡镇曾修建的宗教文化场所,还是梵净山崇山峻岭上建造的寺院、庙宇、石碑,都承载着宗教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兴盛和发展。而这背后,更多体现的是人的价值追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今天的梵净山,生活在山里山外的人们,共同维护着“武陵之源”。为加强生态保护,近年来梵净山周边乡镇生态护林员有序“输进”,成为珍稀动植物的“守护者”,同时将一些不利于保护区生态建设的开采开发项目全部退出,让这片梵天净土更为世人所瞩目。

“千面”梵净山-图片11

这是4月21日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拍摄的生物廊道。修建此廊道的目的在于扩大野生动物栖息地,强化生态系统的连通性(无人机照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太平镇,有8个村的村民喝着来自梵净山的水。村民杨文乔是生态护林员,负责巡护的区域属于梵净山的核心区,防火灾、防盗伐、防捕捞。在太平镇,像杨文乔这样的生态护林员有128名。除了生态护林员“进山”,当地村民植树造林意识也很强。为了鼓励村民植树造林,只要种下的树苗成活率达到85%,每亩就可以得到300元奖励。

有益于生态保护的选择“输进”,反之则果断退出。从高尔夫球场的严肃处理,到国保区内非法采矿的全面查处,一些所谓的旅游开发、特色产业项目,早已退出梵净山。

“千面”梵净山-图片12

4月21日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印江县紫薇镇管理总站附近栖息的藏酋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如今的梵净山,自然、生态和文化交相辉映,处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千面”梵净山

 

 
侨乡崖门:山水灵秀地,客来皆有诗 魅力中國

侨乡崖门:山水灵秀地,客来皆有诗

图为崖门镇京梅村蔡李佛拳派始祖馆 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的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大凡来过崖门旅游观光、参观访问的文人墨客,都会给这方厚重多姿的福天福地所吸引,留下了不少唱怀吟咏...
2022年“十大最美农村路”发布 魅力中國

2022年“十大最美农村路”发布

6月20日,交通运输部2023年“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北邢台启动,现场发布了2022年“十大最美农村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
文旅直播下一城,四川再出圈 魅力中國

文旅直播下一城,四川再出圈

在人们还在关心高考作文题目的时候,身在四川的董宇辉在游四姑娘山之余,用一篇小作文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写人声喧闹的市井茶铺、云海之上的峨眉金顶、街头巷尾的热辣美食和冠绝蜀地的贡嘎雪山。他说:“四川在4...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