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泥哨传承人王登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玉伦 非遗传承评论9,199字数 1299阅读4分19秒阅读模式

中国记录通讯社(记者王玉伦)贵州消息:黄平泥哨是以当地优质黄泥做基本原料,通过纯手工艺搓捏成型、木屑锻烧、上色涂油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其题材广泛,有飞鸟走兽、蝶虫蛙鱼、家禽六畜等。色彩一般以黑底点红绿爲主,兼杂黄、白、蓝等色。近似当地苗族妇女的紫色衣裙和刺绣花块,展现出独特的苗族艺术风格。最负盛名的泥哨题材爲中国民间传统的十二生肖图案。泥哨造型注重动物头部特征,强调神似形略,形成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每个泥哨下部均留有一个吹气孔和一个回气孔,能吹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目名录。

 

                                   

王登书,男,苗族,生于1968年2月,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高榜田村人。1985年进入黄平飞云崖,拜吴国清先生为师,开始学习苗族泥哨的制作。2006年11月被评为高级工艺师,2009年被评为州级传承人,2010年8月被评为省级传承人。王登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黄平苗族泥哨”当代杰出的传承人,徒弟,徒弟,其中22个徒弟已出师。

黄平泥哨传承人王登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1

黄平苗族泥哨成形于二十世纪30年代,由黄平县石牛乡寨勇村苗族民间艺人吴国清所创。吴国清,男,苗族,1908年生,1994年卒,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寨勇村人。吴国清生前爱好捏制泥塑,在传统陶哨的基础上,将黄平泥捏儿童玩具发展为泥哨。

吴国清从小酷爱泥塑,经常观察身边的小动物,用泥塑表现出来,惟妙惟肖,并在泥塑的尾部捅出吹孔和回气孔,能发哨声,成为孩子们非常喜爱的玩具。吴国清除了用各种颜色为泥塑上色外,还参照苗族服饰上的各种图案花纹,描绘在泥塑上,渐成风格,成为当地有名的民间工艺品。很多爱好者纷纷向吴国清学习泥哨制作,遂使这一特色工艺制作流传开来,一些制作能手也收徒授艺,黄平泥哨成为贵州著名的民族民间工艺产品蜚声国内外。

黄平泥哨传承人王登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2

黄平泥哨主要利用当地盛产的白泥,经过反复摔打搓揉,成为熟泥后,用竹制得雕塑刀手工捏制成各种动物、昆虫、鸟兽等造型,阴干后低温烘烧,再施以彩绘,罩以清漆而成。

黄平泥哨传承人王登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3

黄平泥哨均留有回气孔,能吹响,其造型有孔雀、翠鸟、山鹰、野雉、喜鹊、画眉、锦鸡、狮子、象、虎、豹、熊猫、猕猴、穿山甲、九节狸、鱼、龙、龟、蟹、蛇、虫、蛙、蝶、鸡、鸭、牛、狗、猪等400余种。组合包装的有《十二生肖》、《斗牛》、《斗鸡》、《斗鸟》、《孔雀开屏》、《卧牛》、《姜央十二个蛋》、《鸳鸯》等。

黄平泥哨传承人王登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4

黄平泥哨风格稚拙、生动传神、造型丰富、民族特色浓郁,深为人们喜爱。1980年以来,贵州省群众艺术馆、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先后闻声而至,成套收藏。

黄平泥哨传承人王登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5

泥哨艺人们都出生在苗岭山乡,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色彩斑澜的挑花刺绣以及苗家妇女盛装,泥哨艺人们耳濡目染,直接影响着艺人们的泥哨制作技艺和造型风格。他们在泥哨的着色上通以黑色为底衬,即用柴火烧熏使泥哨自然成黑色,在此基础上,再添上红、黄、兰、白、绿、紫等纯净颜色,使哨体鲜明醒目而又不失厚重,显得古朴大方,不论是单体或群体,明快的色彩和考究的装饰都极具有挑花刺绣的效果,既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又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我国从事民间美术、民间玩具研究的著名专家李寸松先生对黄平苗族泥哨赞道:“很有民族特色,风格独一无二”。

 
蒲氏刨汤腊肉——一道天下不散的盛宴 非遗传承

蒲氏刨汤腊肉——一道天下不散的盛宴

蒲氏刨汤腊肉,一种源于中国贵州省福泉市的地方特色美食,集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于一身。它不仅是一款美味佳肴,更是一种生活习俗,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 蒲氏刨汤腊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乡村社区。在过去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