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走世界:跨过太平洋,踏向美利坚

中国记录新闻中心 文化中國 環球視野评论26,994字数 1148阅读3分49秒阅读模式

中国记录通讯社消息  在10多年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还没有出现"研学旅行"这个词语的时候,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和创新教育的教师的我,已经似乎感觉到了它会出现。

我坚信,未来有可能学生边研究,边旅行,必将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流行开来。

那时候的我,经过观察和总结已经发现,研学旅行未来必成为一个热点。

研学旅行走世界:跨过太平洋,踏向美利坚

当时我的依据有两点。

第一点,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旅游热持续攀升。

第二点,学生的旅游不同于成人,一是受假期限制,二是和学习有关。

2009年,我突发奇想,一定到世界上去看一看,转一转。

一个普通的老师,走向世界,是非常困难的。

那时的我,把目光瞄准了上海。

在我的心目中,上海的教育体制改革一直领跑全国,要学习,就必须先到上海。

那年秋天,我只身一人前往上海,拜师学艺,拜访了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协会中国区执行主席陈伟新先生。

在陈伟新先生和其他一些上海同仁的指导下,我在头脑奥林匹克创新领域一路奔跑,并将该项活动,从黄浦江畔的大上海,引入到中原腹地的大河南。

第一次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叫情感小车。

在上海的指导下,利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和学生设计制作了一辆情感小车,作为和世界交流的载体,也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项目,向世人展示。

在陈伟新先生的推荐下,我有幸将该项目带到了美国世界创新大赛的舞台,交流和展示。

现在想来,10多年前的我,也是比较大胆的。

英语不但不好,而且非常不好。

当时我说一句英语,十个老师会笑话我,有人挑逗我说,就这样的英语,还想去美国。

大胆是我的性格。

我觉得越是英语不好,越是锻炼我的时候。

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专职老师,应该有这种勇气和力量,那就是不靠导游,不考翻译,就靠自己,只有自己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表率,才能够让别人信服。

英语由不好变好,语言由不会变会,这才是研究性学习的真正意义。

就这样,我和7个学生就开启了世界研学旅行之旅。

从准备材料,到赴美国大使馆签证,再到跨过太平洋,直抵美国大陆,一路走来,全靠我和学生自己摸索和研究。

到了美国,亲眼看到了底特律城市的衰败,深刻体会了美国的"小费"文化,第一次看到了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的与众不同,带领学生到兰辛高中进行了交流,自己摸索乘火车,转大巴到美国的第三大城市芝加哥,接触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我有一个特点,不论带学生到哪里都一定让他和外国人进行交流,不论是在机场,还是在学校,也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

只有多跟别人交流,才能够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

如果只是走一走,看一看风景,这不是研究性学习,也不是真正的研学旅行。

在我看来,研学旅行要做到两个方面。

第一,要有一定的研究项目。在旅行开始之前,学生了有一定的研究项目,就可以利用这些研究项目和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

第二,学习要与旅行相结合。旅行也是一种学习,对学生来说,在履行过程中不能只看风景,不做学习。

新化太阳花幼儿园:情暖幼儿贫困家庭 文化中國

新化太阳花幼儿园:情暖幼儿贫困家庭

太阳花幼儿园园长刘冬姣等人看望慰问蔡永梅女士一家。 县教育局民教股股长李新初现场了解蔡永梅女士一家的实际困难情况。 看望慰问现场。 中国记录新闻网湖南6月21日讯(记者 刘雄 卿跃飞)“太感谢你们了,...
向刘逸生致敬!江门中山学者“论道”沙溪 文化中國

向刘逸生致敬!江门中山学者“论道”沙溪

为了缅怀著名文化大家、古典文学评论家刘逸生先生诞辰106周年,今年6月10日,由中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主办;中山市沙溪镇文联承办的《与您开怀论道:2023年田野调查专题座谈会(沙溪专...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