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全新文化地标、改造升级后的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

中国记录新闻网 华媒联播评论284字数 2731阅读9分6秒阅读模式

历时3年筹备,全新的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以下简称“侨博馆”)在人们的翘首以盼下终于回来了!百年侨史沉浮,是一沓沓“家书抵万金”的侨批,一缕缕“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想念,又是“达则兼济天下”的气度……走进侨博馆,转角之处,历史向你徐徐走来。

改造升级后的侨博馆有哪些新变化?作为江门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侨都赋能”工程及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重要载体,如何全方位展示华侨华人重要贡献及爱国爱乡精神?近日,记者探访侨博馆,揭开这一我市全新文化地标的神秘面纱。

 

江门市全新文化地标、改造升级后的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

 

△在侨博馆,一架梯子横置于头顶,光膀子挑扁担的工人行走其上,完美再现了华工“海外拼搏”之景。

凝聚侨心侨力侨智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侨务工作,对侨务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侨务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优化的展陈方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根”“魂”“梦”重要论述为统领,进一步提升展陈政治站位和格局格调。如在“中华儿女大团结”展览部分,分“党恩暖侨心”“春风兴南粤”“侨都新篇章”三个章节,集中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为南粤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

透过侨博馆,我们看到,新征程上,江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华侨华人战略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港澳融合”工程,更好凝聚侨心侨力侨智。

九部分串联起华侨华人史

侨博馆位于五邑华侨广场内,由五邑华侨广场原展览中心改建而成,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固定陈列为“根在侨乡”江门华侨华人历史展。

走进展厅,记者便被大堂的磅礴之气深深吸引。迎面可见的是一面巨大的石墙,中间内嵌的江门市地图就像一个窗口——华侨从江门这个窗口走向世界,世界也通过江门了解中国。遒劲有力的“根在侨乡”四个大字浮于其上。

细看不难发现,“乡愿”“故乡”等包含“乡”的词语立于石墙中间,寓意“根”“华侨”“侨胞”等涉及“华”和“侨”的词汇分于两侧,代表“侨”。侨在海外,而根落在这里,寓意着江门华侨华人在中国乃至世界取得的杰出成就。

“华侨华人的开拓精神,可以说已深深融入江门的城市性格之中。”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充分展现华侨华人对中国以及对世界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江门高标准建设侨博馆。

一座博物馆,唤醒一座城市的记忆。侨博馆收藏着数万件海内外华侨华人实物和史料,置身其中,仿佛在翻阅一部历史书。

据介绍,侨博馆固定陈列面积5110平方米,参观展线约1200米,展出展品约1200件(套),由“序厅”“远赴重洋”“拼搏海外”“融通中外”“推翻帝制”“铸就丰碑”“追求光明”“中华儿女大团结”“结束厅”等九个部分组成。展览对江门籍华侨华人史迹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展示。

通过邀请有关领导专家现场考察、组织审稿会等方式,江门对侨博馆基本陈列大纲、展陈设计等进行论证把关,确保展览内容的权威性、学术性、严谨性。

立体展示侨胞创业和贡献史

侨博馆视野更加开阔。今年4月,江门邀请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开展侨博馆展陈进一步优化提升专项工作。优化后,将江门华侨华人历史放在中国华侨史、广东华侨史这个宏大视野中来展示。如展览第一部分调整为序厅,以概述的方式全幅展示江门古代移民史在中国、广东古代移民历史进程中的史实史料,进一步突出江门华侨华人历史在中国华侨史中的独特地位。

走过序厅,进入第一部分“远赴重洋”。沿着展厅走,记者便见一架梯子横置于头顶,光膀子挑扁担的工人行走其上,完美再现了华工“海外拼搏”之景。该部分展览展示了华侨在东南亚、美洲、大洋洲等地,发扬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奉献精神,开发矿产、修筑铁路、发展农业,为世界锡都建设、美洲铁路修建、西方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相比旧馆,侨博馆的展览基调有所升级。“在历史前进途中,华侨华人对祖(籍)国作出重大贡献。新馆的展陈设计,更积极地展示华侨在世界发展以及在中华民族解放历程中的贡献。”市博物馆讲解员说。

走到展厅半圆形的转角,可见曲面大屏播放“中国航空先驱”冯如的纪录片。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深陷泥潭,广大华侨身在海外却始终魂牵故土。为了推翻帝制,大批以冯如、司徒美堂、黄三德等为代表的爱国华侨华人或慷慨捐赠,或回国参加武装起义,坚定支持中华民族革命事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欧洲战场、东南亚战场都有侨胞身影,他们担当大义,浴血奋战,自始至终参与反法西斯战争,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来到一路两岔口,左转是海外唐人街,右转即中国侨乡街,两者平行放置,展示出华侨“在海外建家乡,在家乡建世界”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侨博馆展厅进一步丰富五邑华侨华人实业救国的内容,既传承弘扬爱国爱乡的精神,又展示江门扎实的工业基础。同时,还挖掘展示华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事迹,彰显文化自信。

集中展示侨批研究成果

侨都江门是研究侨批保护活化的前沿重镇。作为江门侨批档案收藏数量最多的单位之一,近年来,市博物馆大力挖掘、保护、研究和弘扬侨批文化,目前正以侨博馆改扩建工程为契机,积极探索实施系列创新举措,让侨批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改造升级后的侨博馆侨味更浓厚。在原有基础上,丰富了侨刊、侨批等方面内容,同时将“侨都赋能”作为正式的展览内容进行展示。

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侨博馆收藏华侨实物4万多件(套),包括五邑银信(侨批)、华侨护照等馆藏精品。“这些珍贵文物,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五邑华侨华人艰难而辉煌的创业史和丰富深厚的五邑华侨文化。”该负责人说,侨博馆收藏的华侨文物之多、内容之丰、价值之高位居全国同类博物馆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江门侨批历史的最新研究成果——五邑华侨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侨博馆加入了《侨批中的党史》有关内容,充分讲述了五邑华侨华人与家乡、与新中国的动人故事,全面展现了侨胞代代相传的赤诚爱国心。

目前,市博物馆正积极探索新时期侨批档案保护活化利用的新路径、新技术,让侨批文物“活”起来,走出博物馆,走上“云端”,走进寻常百姓家。该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还将与广东省博物馆、澳门文物保存修复学会积极进行沟通合作,建设一个专题的纸质文物保护实验中心,让一些受损的文物尽可能修复,建立一个侨批档案数据库,尽可能减少翻动文物;同时,着手馆藏侨批档案的整理和出版,尽可能以书、图册的形式向观众展示,扩大侨批的影响。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顺着游览的足迹,最后一幅小鸟天堂浮雕以及“百鸟归巢 落叶归根”一行大字赫然跃入眼帘,突出一个“根”字,巧妙地呼应了展厅序幕的“根在侨乡”。“侨胞的付出,祖国不会忘记。祖国的枝繁叶茂,也离不开每一位侨胞所作的贡献。”市博物馆讲解员说。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实习生 周悦

 
江门市侨联2023外宣工作会议召开 华媒联播

江门市侨联2023外宣工作会议召开

(江门市侨媒中心讯)今年6月20日,江门市侨联2023外宣工作会议暨江门市联海侨界媒体交流中心理监事会议召开。会议由江门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春晖主持,江门市侨联办公室、联谊联络部、经济科技部等科室负...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